文化中国行丨九九重阳习俗在历史中是如何演化的?



今天(11日)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重阳节也称为“敬老节”。各地重阳习俗及文化活动内容丰富,登高望远,插茱萸、赏菊花、关爱老人,重阳节在历史中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一起来了解一下。

重播

暂停
00:00 / 02:56 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重阳节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又称重九节、登高节,茱萸节等。重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至上古时期,与古人在农历九月秋收后的庆祝以及对祖先的祭祀等活动有着密切关联。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将“九”称为阳数之极,而九月初九,则是一年之中的“重阳之日”。在农耕文化中,古人认为从这一天开始,阳气到达顶峰开始逐渐减少,寒气将至,因此登高远望可以养气辟邪,注重时令的休养则是祈求长寿的美好追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毛巧晖:重阳节是跟我们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关系非常密切的。农历九月霜降之后,我们的一切农事就结束了,我们所说的“五谷归仓”,这个时候就要特别重视庆丰收。祭祖当然就和老人关系密切,因此在很早的时候重阳节也祈求健康长寿。随着时代的变化,重阳节习俗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比如说大家非常熟悉的重阳节期间的登高、佩戴茱萸,还有赏菊、饮菊花酒。

    东汉时期崔寔所著的《四民月令》最早记载了“九月九日,可采菊花”的重阳习俗。晋代文人陶渊明就钟爱菊花,他在诗中写道“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而唐代诗人王维脍炙人口的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则展现了古人寄情自然,托物抒发“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真切情感。重阳习俗文化的不断丰富,也反映着古人对于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思考。

    为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2013年7月1日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重阳节为我国“敬老节”。近年来,全国各地举办了形式丰富的登高、健步等活动,在传承弘扬敬老孝亲的和谐氛围中,全民健身,乐享健康生活正逐渐成为重阳佳节的新风尚

    无锡市民:我年纪大了,但是经常出来爬爬山,重阳节约了几个老伙计,这边还有一些运动器材,我们在这一边喝茶一边锻炼。

    文化中国行丨九九重阳习俗在历史中是如何演化的?

    上饶市民:秋高气爽就要登高望远,也是重阳节的一个传统,登高让我觉得自己还没老!一步一步往上爬,很有成就感。这也是一种挑战自我的方式。让我们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pg电子官方网站

    (总台央视记者 王倩 邵舒宽 赵迎晨)

    责任编辑:丁超弋

    我的命运是我自己做了主

    我的命运是我自己做了主

    我是家里兄弟姐妹里最小的,我们兄弟姐妹五个,我三个哥哥,一个姐姐。我老姨家在北京,她有三个儿子,没有女儿,老姨就很想要个女儿。PG电子网址因为我那时候还小,第一次去北京老姨就想让我留下,我妈是同意的,可是我可能是太小离不开...

    方媛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方媛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在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那份归属感和温暖。对于方媛来说,这份温暖来自她深爱的祖国。方媛,一个普通的名字,却承载着不平凡的故事。在海外求学的日子里,她经历了种种挑战和困难。每当夜深人静,思乡之情便如潮水般涌来,让她倍感孤独和无助。然而,每当这个时候,她总能感受到来自祖国的那...

    订阅邮箱